Login

  admin@jianzhiduoduo.com

登录 |  注册 退出
南宫NG28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南宫28马兰刺绣:“焕新出圈”远销海外

  南宫28马兰刺绣:“焕新出圈”远销海外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西吉县农文旅品牌营销推介活动上,马兰刺绣产品受到外宾欢迎。受访者供图

南宫28马兰刺绣:“焕新出圈”远销海外(图1)

  “对不起、对不起,我来迟了……”西吉县宁夏莆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宁夏马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一楼展示大厅,西吉马兰刺绣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杨玲踩着高跟鞋一阵风似的跑来,轻轻扬起的亚麻色披肩长发,和透过落地窗户的光影构成完美的搭配。

  这位充满青春时尚气息的都市丽人,不但继承了姥姥、母亲的刺绣技艺,还巧妙地加入时尚元素、搭配国风新潮,由刺绣衍生出富有时代气息、饱含青春韵味的多个系列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甚至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吉尔吉斯斯坦南宫28、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上绣出了属于宁夏绣女的动人故事。

  五楼的刺绣工坊里,杨玲把头发盘起来拢在脑后,穿上一件白色的中式马甲,坐在绣架前的她瞬间变身温婉典雅的绣女,起针、穿线、走针,绣品上的一只紫色蝴蝶随着杨玲的动作“翩翩飞舞”,轻轻地环绕在纤针细线之间。

  马兰静静地站在女儿身边,拿着剪刀,帮她剪掉多余的线头,也会轻声建议几句:“这里(线条)可以再拉紧一点,方便下边走针……”母女俩配合默契,就如同身着一样的中式服饰般搭配自然。

  从2007年起,马兰就思谋着用手里的“小针头”改变生活命运,用传统刺绣工艺找到一条致富新路。当时还扎着两根小辫子的杨玲也许记不清母亲创业的点点滴滴,但摆在桌上的刺绣小挂件、放在床头的刺绣小吊坠、拿在手里的虎头小帽子、穿在身上绣着小凤凰的衣服,却永远镌刻在她年幼的心底。“我从小就看着姥姥、妈妈刺绣,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对刺绣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理解。”杨玲说。

  大学毕业后,学习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杨玲没有去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让刺绣这门非遗技艺在自己手里传承下去、发扬出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刺绣、喜欢刺绣、学习刺绣,通过刺绣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一幅待完成的绣品摆在学员刘雪雅面前,她一丝不苟选色、精心设计构图、飞针走线刺绣,忙碌的样子看上去和其他学员没什么不同。但走近就会发现,她正坐在一辆电动轮椅上。

  “2006年我出了一场车祸,腰椎受伤,下半身不能动了。当时心里苦闷,试着找过几份工作,但都不理想,直到2013年来到马兰刺绣公司,才算是有了新生活。”刘雪雅说,“刚开始学刺绣,我连针都拿不稳,心里突突跳得不行。有好几次,手忙脚乱找不到线头,手心出汗把丝线都弄湿了,急得快哭出来了。”

  彼时,杨玲就站在刘雪雅身边,手把手地教她。“杨总对我的帮助不仅在刺绣技法上,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安慰,让我从自卑到自信,从心慌到心安。”现在,刘雪雅已经从一根针都拿不稳的“零基础”初学者,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80厘米绣品的能手。

  “刺绣不只是要绣出美丽的图案,更重要的,是在‘绣心’。一针一针地绣,心里就静了。我觉得,刺绣是绣品在替我‘说话’。”刘雪雅换了一缕金的丝线,抬起头说。

  和刘雪雅有相同感受的还有35岁的马梅,同样是因为交通事故致残,她不但通过刺绣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还在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上,获得女子200米轮椅竞速等多个项目的金牌。

  为给培养刺绣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服务,让流失的民间刺绣艺术重新延续传承,同时也给爱好刺绣等手工艺制作的残疾人提供学习平台,马兰先后创办了“西吉绣坊”“绣娘小驿站”“兰花刺绣屋”“蓝丝带”等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358期共14397人次参与,其中残疾学员6期300人次,带动千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其中残疾人45人),为发展“炕头经济”“绣娘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自宁夏莆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创立以来,马兰刺绣面向身障人士、下岗待业女青年、农村贫困妇女等群体开展刺绣、编织、“万里红”千层底布鞋等手工艺品制作和培训工作,年均回收各类手工制品6万件,参与手工制作的妇女年均收入1.5万元。通过非遗产业带动,不仅提高了收入,还培养了7名非遗传承人。

  “我们不能被动传承,而是要主动传播,把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加入国潮风,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杨玲说。

  “它叫‘土豆小子’,是以西吉特产土豆为原型制作的,卡通形象特别受年轻人喜爱南宫28。”这个高50厘米的玩偶,是杨玲自己构思设计、加工制作、最终成型的多个刺绣文创产品中的一个。

  从布面的平面设计,到玩偶的立体造型,再到耳环、胸针,甚至扑克、手机壳,在杨玲手中,马兰刺绣成为多产品、立体化、全赛道的文创产品,“针尖上的艺术”也变得更加具体而丰富。一个香囊、一只荷包、一条挂坠、一个玩偶……在马兰刺绣文创展示大厅里,既有传统工艺的精益求精,也有现代创新的奇思妙想。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乍一看可能觉得不知所云,但要是绣在汽车靠枕上,则立显其匠心独具。“我们也会选一些年轻人喜欢的金句、谐音梗,做成绣品,一来能拉近和时代的距离,二来更受年轻人欢迎,三来也让传统工艺多了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

  与之相对的,马兰刺绣也走出国门,远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更凭借“一带一路”的东风,走进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这几年我们也特别注重对外出口贸易,像这种采用中药配制的药枕,一年能出口3000到5000个。而这种千层底老布鞋,尤其受塔吉克斯坦南宫28、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青睐,那里的居民都觉得穿着既舒服又松弛,外观还精致好看,每年这一项的销售额能接近200万元。”杨玲捧起一个古色古香的刺绣工艺药枕,再轻抚一排排黑白分明、干净整洁的千层底老布鞋,如数家珍。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马兰刺绣给人不同凡响的感受。就像杨玲和母亲正在共同完成的那方《蝴蝶牡丹图》绣品一样,背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正面有创新开拓的升级和衍生,每一个针脚里,都有对美的追求、与时代的应和。(记者袁洋/文见习记者孙郑涛张嘉怡/图)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