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admin@jianzhiduoduo.com

登录 |  注册 退出
南宫NG28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各国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 世界的非遗在中国寻找下一站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各国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 世界的非遗在中国寻找下一站艺术家阿德里安·里斯20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如今常年往返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和中国景德镇。他在景德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擅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雕塑、陶艺、装置等。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开幕,这一次,阿德里安·里斯带来了一个长着翅膀的人形躯干瓷器——西方的造型,却绘满了寿桃、牡丹、蝙蝠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届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国际性是本届非遗节的亮点之一。来自中国和其他47个国家(地区)的900多个非遗项目、1800余名传统工艺传承人、3000余名传统表演人员和18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于此,共享人类流光溢彩的多样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说:“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化迅速,我们的传统和习俗也在随之改变,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宝贵的元素不会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消失殆尽。我们督促自己寻找新的方式,将知识和技能传承给下一代,并呼唤拥抱文化多样性。”

  10月12日上午,时隔12年,“天府大巡游”重现非遗节。参演的47支非遗项目表演队伍中,有10支来自国外:苏格兰《苏格兰风笛》、韩国《凤山假面舞》、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普加舞》、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波尔卡》、赤道几内亚《非洲鼓》、津巴布韦《草裙舞》……

  韩国代表队负责人尹基宗介绍,他们特意带来了30多种面具塑造的不同角色,配合幽默活泼的表演风格,让不懂韩文的观众也能融入其中。

  在本届非遗节上,波兰组团参展。80后小伙儿马尔辛·雅库博夫斯基出生于波兰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他的家族世代传承柳条编织技艺。雅库博夫斯基热爱并继承了这项技艺,在全面掌握技术的同时,他还将技术与艺术融合南宫NG28,创作了许多跨文化的作品。

  格拉日娜·费拉是波兰著名的彩蛋雕刻大师南宫NG28,她的作品以做工精细、构图巧妙和富有创意著称。她用对称且密集的传统花卉和蕾丝图案,在蛋壳上创造出一个瑰丽的艺术世界。这次来到成都参展,她特地制作了熊猫元素的彩蛋。

  “蛋壳的这半面雕刻了熊猫图案,另一面则是波兰的传统纹样。而仔细看熊猫,你会发现也是由波兰传统花卉图案构成的。在同一个蛋壳上,两种风格和谐共处。”费拉说。

  乌克兰艺术家马克西姆·罗伊科已在中国生活了6年。在云南昆明,他不仅爱上了喝普洱茶,还运用各种制陶材料和艺术技巧,创作出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茶具。在本届非遗节上,他带来了自己制作的茶宠。狐狸、青蛙、小熊猫、河马……罗伊科的茶宠团能组成一个“动物园”。

  “我在中国学习了陶瓷制作技艺,但这些茶宠的题材源自乌克兰,比如头顶着蘑菇的那个,就是乌克兰民间传说中的森林守护神。”罗伊科介绍,他也入乡随俗,以中国生肖为创作原型,比如明年是龙年,他制作了中国龙造型的茶宠。“在中国,你可以完成你想表达的任何创意。”罗伊科说。

  80后青年张晶明是本届非遗节“国际传统手工艺展”策展人,该展览以“匠心万千 美美与共”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千气象。

  从某种程度上,非遗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德国的丢勒、捷克的穆夏、西班牙的毕加索、俄罗斯的夏加尔、荷兰的梵高、法国的莫奈……这些不同国家艺术大师的版面,在同一个展厅中,与中国的木版水印“面对面”。

  “工相近,纹相似,艺相通。”张晶明表示,通过对东亚地区木制建筑制作与修复过程的展示,剖析榫卯结构的作用,体现工匠精神,同时通过对成渝双城金银花丝,塞尔维亚、波兰的银饰品,日本银摆件等金银器的展示,讲述工艺超越国界的共同发展,直观表达丝路上文化的共融共通。

  自13世纪末,花丝工艺传入塞尔维亚,成为当地加工金银首饰最常见的工艺之一。丝路上的“金花银叶”,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在“塞尔维亚银器”展位,艺术家戈兰·里斯托维奇被热情的观众包围着,精致的项链、戒指、手镯、胸针,让观众挪不开眼睛、合不上钱包。

  自2002年开始学习花丝工艺,里斯托维奇制作了许多造型复杂的精致作品,销往北美、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4年前,他来到成都,发现中国有着与塞尔维亚同样高超的花丝工艺,又各具艺术特色。“中国的花丝很漂亮,但在世界上并不广为人知,它应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里斯托维奇期待,中国的作品能与他在世界舞台相逢。

  非遗不仅可以表达另一种文化,还可以成为文明交流的语言,更日益打破界限、直接合作,诞生全新理念的作品。

  《新山海经》由法国设计师艾瑞克于2019年发起,由中国成都和法国的传统手工艺人合作完成。在本次展出的17件作品中,一件鸟类喂食器,由中国的竹制鸟笼提手和法国的陶瓷盘组合而成;法国的玻璃杯和中国的绳编,中国的漆碗和法国的玻璃盘,被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

  张晶明说:“《新山海经》是一场中法之间的对话,这些作品突破了地域、语言、技术、经验,成为一个‘新山海经’式的奇迹。”

  在中韩合作作品《赤色晚秋》的展位,在紫光灯的照射下南宫NG28,用丝线绣成的朱竹艳丽非凡,竹枝挺直,竹叶摇曳,丝线光泽随光线变化流转,再结合新媒体动画,一片竹林栩栩如生。

  80后纤维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的传承人刁娟介绍,该作品是与韩国艺术家韩畯旭合作,将当代艺术创作方法与传统刺绣针法融合,用硬质的亚克力代替了柔软的布,“每张50×50厘米的亚克力上打了6400个孔,绣了7000多米丝线”,平面的刺绣第一次“立”了起来。

  “在我的理解中,非遗的技术需要传承,非遗的表达则需要创新。”在刁娟看来,非遗就像一个媒介,没有界限,可以表达传统的题材,也可以赋予新的形象和内涵,以竹子为例,“这一片红色的朱竹是包容的,是有容乃大的”。

  也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丙中在非遗成都论坛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建立一个人类的文化共同体,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背后有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文化曾经是一些国际冲突的来源,但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