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南宫28指尖“针线活”绣出乡村振兴“大画卷”
南宫28指尖“针线活”绣出乡村振兴“大画卷”“应该从这边起针,再从下边穿出去,接着往下走……”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峡口村的青海萨日阿服饰有限公司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朱二奴正在细心地教授绣娘们各种刺绣技艺。
“青绣”是青海民间传统刺绣的统称,以风格质朴、品类丰富、色彩艳丽的特点成为青海各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更因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青海省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南宫NG28。
“‘青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针法复杂、风格古朴,对青海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既是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美美与共的文化表征,也是当下青海振兴民族传统工艺、助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南宫NG28。”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介绍。
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东大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青海刺绣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在当地,小到鞋垫、荷包,大到姑娘出嫁时的嫁妆,都是妇女们自己绣制的。可以说,刺绣是她们一生中的必修课。年近花甲的峡口村村民朱二奴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平绣、剁针绣等各种刺绣针法。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改进、创作,如今她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在公司里,朱二奴手把手教妇女们画样、挑线、回针,指导图案设计、色彩搭配、艺术审美等,大家认真听,手中针线快速穿梭。
靠着一根绣花针,越来越多的妇女实现从“家庭主妇”到“新时代绣娘”的完美蜕变,“绣”出别样新生活。这根“绣花针”,如今为像朱二奴一样的姐妹们带来红利,通过穿针引线,改变她们的人生。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朱二奴和丈夫邓西银的公司有了很大起色,通过“企业+非遗+农户”的发展模式,召集当地“青绣”艺人进行统一供应原料、分散生产、集中培训、统一销售,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南宫NG28,生产各种工艺品及文创产品,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妇女通过刺绣走上致富路。绣娘文青花已经在朱二奴的公司工作了3年多,她的工资从最初学徒时的每月几百元增加到现在的每月2000元左右。文青花说:“朱老师教得很好,我们的刺绣技艺提高了。凭着刺绣手艺,我们的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在朱二奴做好刺绣技艺培训的同时,丈夫邓西银则通过网络等渠道努力开拓销售市场。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几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刺绣产品的销量逐年增长,绣娘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青绣”涵盖了散落青海高原民间的各民族刺绣技艺,拥有极具少数民族美学的明艳色彩和古朴风格,是青海各民族长期以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图腾和符号,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密码,素有“指尖上的非遗”之美称,其一针一线在和先锋时尚的相异与包容之间,将现代美学带入风土和地域文化的极致之境。
绚丽的“青绣”不仅让人们对青海产生更多遐想和期待,也给青海带来了更多关注。2023年12月,“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展,朱二奴和她的绣娘们的作品也在参展之列。这些精美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了“青绣”的魅力,也让朱二奴等绣娘备受鼓舞——“针线活”也能登上“大舞台”。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专题部署“青绣”发展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刺绣类各级非遗项目52项,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青绣”就业工坊40家,“青绣”培育工坊70家。“青绣”已成为青海省广大农牧区群众通过参与世代传承的非遗项目居家就业、增收致富,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工艺。
“去年12月,我们把‘青绣’带到首都参展,进一步展现‘青绣’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果,提升‘青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绣娘们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青绣’展览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肯定,这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增添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青绣’旗下各类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引导广大绣娘在乡村振兴和创业增收上下功夫。”谈及“青绣”的传承与发展,吕霞信心满满。
推荐新闻
- 南宫28中国传统节日美劳包 刺绣鞋垫2024-10-13
- 南宫28指尖“针线活”绣出乡村振兴“大画2024-10-13
- 南宫28“绣出精彩”“绣出邻里和谐”金堂2024-10-13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一针一线总2024-10-13
- 南宫NG28“红安绣活”非遗传承人席和玉2024-10-13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