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宫28让千年织品重现芳华
南宫28让千年织品重现芳华“拥有如此精美裙子,它的主人是什么身份?”“千年前的衣衫配色鲜艳又协调,放到今天依然觉得很美!”……每当面对铺在修复台上待修复的文物,马叶桢都会冒出类似的想法。
现年36岁的马叶桢是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纺织品组组长,她从事文物修复工作14年,在纺织品文物修复方面的技术和成果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她带领同事承担的新疆喀什地区博物馆藏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获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该项目共有22件文物,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时期,其中有8件一级文物。接到任务之始,马叶桢和同组伙伴们倍感压力和责任。为使这批文物以最佳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她们每天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俯身在修复台上,一天下来眼花、腰酸、脖子疼是常态。
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纺织品组组长马叶桢给记者介绍获得国家专利的文物储存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3年时间南宫NG28,22件文物全部成功修复,并很快在喀什地区博物馆进行展览。马叶桢说,看到作为该馆镇馆之宝的宋饰缂丝边缘绢棉袍终于从库房走到展厅,走到更多观众面前,她和伙伴们很欣慰。
“这个项目从全国10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是对新疆纺织品修复能力的充分肯定。”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杨华说。
因距今年代久远,绝大部分纺织品文物出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轻则被沙土污染,重则仅仅剩下部分残片。糟朽、污染、褶皱、残缺、破裂、褪色、虫害等更是纺织品类文物的家族病。大多数纺织品文物都需经过消毒、除尘、清洗、拼接、平整、针线修复等工序后才能重获新生南宫NG28。
那是一件残缺严重的毛布长衣,整体形制难以辨别。马叶桢说,看到这件文物时,一想到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就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所能展现出它的原貌和光华。她对毛布长衣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反复比对研究后,从缝线痕迹中确定了毛布长衣的准确形制,为其制定了最佳修复方案。在长达数月的修复中,她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当这件青铜时代的毛布长衣以亮丽的色泽、近乎完整的样貌重现芳华时,马叶桢和同事揉着酸疼的脖子相视一笑,“那一刻,我们成就感满满!”
除相关文物专家和文物修复师,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目前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片金棉布枕,刚从和田洛浦山普拉古墓群出土时,只是几片糟朽得团在一起的残片。
纺织品类文物修复形制是关键,如果文物的形制确定不了,宁可不动也不能修。秉承这一原则,马叶桢和同事在修复片金棉布枕时,提前制定出几套不同的方案,“我们带着它去了杭州,让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指导修复。为了确定枕头两个角的样子,我们先用不同的针法反复做缝合实验,缝了十多个角,来推测它原本的样子。”
形制确定后,马叶桢和同事又进一步完善了修复方案。3个月后,一个造型奇特、质地柔软,织有金色丝线,闪耀着神秘光泽的小枕头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毛残片、片金棉布枕南宫NG28、北宋饰缂丝边缘绢棉袍……在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幅修复后的古代纺织物图片,图片上的文物纹理细腻、色泽鲜艳,仿佛在诉说穿越千年前的故事。
“这件宋代条纹丝绸长衣用了4个月的时间修复;这两件北宋饰缂丝边缘绢棉袍,耗时1年多才修复出来 ……”马叶桢介绍,有的修复用线是从纱里抽出的丝,比发丝还要细很多,缝出的线脚很精细,稍不留神就会找不到刚才缝到哪里了,因此要十分专注。
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纺织品组组长马叶桢给记者介绍正在修复中的文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马叶桢眼里,修复好的文物就是心中的宝贝。她和同事研发了一种博物馆展藏一体文物储存盒,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以前,修复完成的文物放在库房保存,每次出展,都要从盒子中取出来,免不了触碰。现在,上展前只需把透明内盒取出,文物本体不会被打扰。入库时,再套上外盒。在精心营造的微环境中,文物能得到更好地保存。”马叶桢说。
自2010年工作至今,马叶桢已参与完成了400余件文物的保护、修复任务。“文物承载的是历史文化,能够让跨越千年的文物,在我手中重绽光华,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触摸过往、感知历史,我很荣幸。”她说。
推荐新闻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实施综合育2024-06-27
- 南宫28让千年织品重现芳华2024-06-27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纺织工程考2024-06-27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嘉兴职业技2024-06-27
- 南宫NG28两次千里援疆情教育使命勇担当2024-06-27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