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宫28《棉花帝国》:为什么说现代世界形成的关键是小小的棉花?
南宫28《棉花帝国》:为什么说现代世界形成的关键是小小的棉花?斯文·贝克特,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埃里克·方纳的学生,可谓师出名门。他在资本主义史、19世纪城市史等几个领域都有专攻,现在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史研究项目的组织人。
本书曾获得2015年的班克罗夫特奖,这是美国史学著作中公认的最高奖项。这本书是2015年美国销量最好的专业史学著作,因为它谈论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棉花,是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它突破了以往以民族、地域、行业或阶级为界来研究资本主义史的方法,梳理了棉花和资本主义全球网络之间的关系。
本书以棉花为线索,讲述了棉花从零星种植的作物逐渐成为维系全球资本主义命脉商品的过程,把曼彻斯特纺织工人、美国南方黑奴、中亚后殖民时代农民等各个群体的命运勾连起来,为我们全景式呈现了棉花帝国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洁白柔软的棉花产业背后壮丽又血腥的故事。
《棉花帝国》,它还有一个副标题:《一部全球史》。作者是哈佛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斯文•贝克特。这本书曾获得2015年的班克罗夫特奖,班克罗夫特奖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是美国史学著作中公认的最高奖项,主要颁发给研究美洲文化或外交相关的书籍。这本书是当年美国销量最好的专业史学著作,因为它谈论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棉花,同时,它也是一本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如今我们穿在身上的最普通的面料,其经历却充满了血腥。
在我们今天看来,棉制品的存在仿佛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贴身穿着的衣物是棉制品,睡觉盖的被子是棉制品,甚至我们使用的纸币、书本,炒菜用的菜油、洗手用的肥皂里面,都含棉花的成分。那你有没有想过,没有棉花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你早上会在盖着毛皮或稻草的床上醒来,穿上羊毛织的衣服。如果是夏天,你穿的则是亚麻布或丝绸衣服——这个要看你有没有钱。因为丝绸衣服很难清洗,而且非常昂贵,做一件很麻烦,你不会常换洗它。它们会有味道,你成天穿着这些衣服抓耳挠腮,因为浑身很痒。为了穿羊毛做的衣服,你身边得养一大堆绵羊。全世界需要70亿头绵羊才能生产等同于如今棉花产量的羊毛,这70亿头绵羊需要多少土地来放牧呢?7亿公顷,大约是现在欧盟国家面积总和的1.6倍。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穿衣保暖的天然资源中,棉花胜过了所有的物种。蚕丝太娇贵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羊毛太厚重,亚麻纤维短、难染色。而棉花呢,温暖、轻柔、纤维长、柔韧性好、易于染色、性价比高,适合全世界不同纬度地区的各种不同人群的着装要求。没有棉花,就没有我们如今的文明生活,所以说,我们处在一个庞大的“棉花帝国”里。
不过,在讲这本书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2016年的一桩新闻。那年十一月,彭博社有一则报道说,沃尔玛超市及其供应商——印度的一家棉花公司,因为一条假冒的豪华床单面临诉讼。沃尔玛销售的这种床单,标明是埃及长绒棉,但经过检测,实际用的是掺假的埃及长绒棉,印度供应商在埃及棉里夹杂了很多印度生产的次一级的棉花。
我们知道,好的棉花就是一种奢侈的原料。一件海岛棉的T恤衫,要卖到1000多块一件。一件埃及棉的T恤衫,也要卖五六百块一件。实际上呢,埃及棉的产量并不高,每年十几万包。有专业人士说,市面上的埃及棉产品,90%都是假的,这里所说的“假”,是说埃及棉里掺杂了来自印度和苏丹的次等级的棉花,优质的埃及棉是印度棉花价格的两倍。所以,印度供应商在埃及棉里掺假,是一种挺普遍的现象。
那为什么沃尔玛的供货商是一家印度公司?包裹着我们的温暖的棉制品,其背后有着怎样冷酷血腥的故事?本期我们要谈的这本《棉花帝国》会给你一些参考答案。这虽然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但它的主角是那么洁白而柔软。
《棉花帝国》这本书的作者斯文•贝克特,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埃里克·方纳的学生,可谓师出名门,他在资本主义史、19世纪城市史等几个领域都有专攻,现在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史研究项目的组织人。贝克特把棉花作为线索,突破了以往以民族、地域、行业或阶级为界来研究资本主义史的方法,梳理了棉花和资本主义全球网络之间的关系。他讲述了棉花从零星种植的作物逐渐成为维系全球资本主义命脉的商品的过程,也把曼彻斯特纺织工人、美国南方黑奴、中亚后殖民时代农民等等各个群体的命运勾连起来。
贝克特在导言中写道,这本书的目的是要通过棉花的故事解开一个重大谜团:现代世界从哪里起始?这个问题稍微展开一点,那就将是一连串的问题: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地球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地球村有着明显的等级体系?为什么大多数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工厂、公司、机构,然后用所得薪金去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什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资本圈中?我们的生活有其他可能吗?显然,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棉花帝国壮丽又血腥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将看到,棉花帝国的崛起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也是现代世界形成的过程。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以经济和消费为导向的、全球联通的世界,闲聊时谈论薪资、品牌、跨国旅行,这一切的关键,竟然就是一团团不起眼的棉花。
我们重点讲以下三个部分:第一, 欧洲资本主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棉花产业的突破性发展,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起源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而且不是通过技术而来,而是殖民战争打出来的:第二, 到19世纪,以欧洲尤其是英国为中心的庞大的棉花帝国已经建立起来,但其核心依然是暴力、压迫和奴隶制度,拥有大量奴隶的美国南部,成为棉花帝国的命脉。棉纺业的竞争直接导致了南北战争,而废奴则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力:第三, 进入20世纪,老牌的欧洲制造业者或棉布商陆续失势,但掌握着全球化网络的西方大公司则主导了如今依然热闹的棉花产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棉花是怎么样从一种普通的农作物,变成流通全球的重要商品的,它又是如何开启了推动整个人类历史的工业的。这部分讲的是欧洲棉花帝国的崛起过程。
在讲到这个部分的核心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代世界之前的棉花产业是怎样一番景象。实际上,公元11世纪之前,欧洲几乎没人见过棉花。从青铜时代到中世纪,那里的人们就一直穿由亚麻、兽皮或羊毛织成的衣物,进口的棉布非常罕见。在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中,棉花遥远又神秘,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是长在一种动植物杂交体“菜羊”身上的——白天,树端结出的小羊在阳光下静静生长;夜幕降临后,枝条便垂向水边,花萼里的羊便低头喝水。圣雄甘地是这样说的:印度人开始用棉花织布时,欧洲人还生活在野蛮、无知和荒芜之中。
棉花种植起源于三个地区:南亚、东非和美洲中部,主要是南纬32到35度,以及北纬37度左右的地带。这些地区的无霜期为每年200天左右,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降雨量在500-635毫米之间。这三大地区各自独立地发展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印度人最早发明从棉花纤维中织出棉线。他们一直拥有世界上最高超的技术,历来让阿拉伯人、欧洲人很是羡慕。几乎与印度同时,住在今天秘鲁海岸边的土著也发展了棉纺技术。之后东非土著也自行掌握了这一技术。
欧洲和棉花无缘,因为棉花很难在寒冷的欧洲上生长,欧洲人接触棉花是12世纪的事了,当时他们看到这种来自东方的神秘布料,简直犹如见到天赐神物。十字军东征控制了中东的部分棉花产地,此后,意大利北部米兰、威尼斯等地率先开始有了纺织厂,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再度切断了欧洲人的棉花供应,意大利的纺织业随之一蹶不振。
在三大产棉区,棉花产业平稳而缓慢地发展着,技术进步,贸易增长,但种植原棉仍然是各地农民自给自足经济的一部分,不能替代粮食作物生产。改变这一切还需等待那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为欧洲人找到了日后世界原棉最重要的产地。1497年,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开拓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从此突破了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封锁。
接下来就要讲到关键地方了。贝克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战争资本主义”。它的核心是奴隶制度、剥削原住民、帝国扩张、武装贸易,以及资本家对人民和土地主张主权。他说:“我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至少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全球化、大量生产型的资本主义,在1780年前后随着工业出现。但是,战争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开始发展,早于机器和工厂。战争资本主义不在工厂兴盛,而在田野兴盛;不在于机械化,而在土地和劳动力密集,在于对非洲和美洲土地及劳动力的强力征用。从这种征用中出现巨大财富和新知识,它们反过来增强欧洲的体制和国家,这是后来欧洲经济腾飞的关键先决条件。”简单来说,资本主义不是欧洲内部通过技术而来,而是殖民战争打出来的。
在贝克特看来,战争资本主义把世界划分为“里”和“外”两个部分,里包含欧洲的法律、体制和习惯,外的特色是帝国控制,夺取广大土地,杀害土著人民,盗窃他们的资源,迫使他们做奴隶,由资本家主宰土地。欧洲人在棉花产业上的成功,完全不是因为技术优势,而是他们有决心、有能力建构新的全球网络。这个网络是怎样的呢?他们拿印度工人织出的棉布当支付工具,到非洲换奴隶,然后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此后荷兰也成立了类似机构。这里的“公司”一词不是我们今天打卡上班领工资的那种公司,而是带着某种高压统治色彩,公司通过武力征服占领港口的方式,把贸易网络扩展到亚洲、美洲和非洲。他们是士兵兼商人,私有武装是他们的核心能力之一。为了便于欧洲人从事远距离的资本运作和商品运输,他们完善了法律,也建立了新的行业,如保险、金融和航运。公共体制如政府融资、货币及国防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鲜明特征。
与战争资本主义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工业资本主义,它是和我们比较熟悉的雇佣关系、市场、财产权等等联系在一起的。工业资本主义始于1780年左右发生在英国的工业,但工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替代早期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的战争资本主义,应该说,暴力的战争资本主义正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基础。
贝克特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1784年,一个叫塞谬尔•葛莱格的英国商人在曼彻斯特附近的波琳河畔建造了一个小型棉纺厂。工厂配备了最新发明的水力纺织机,雇用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原料用的是加勒比的棉花。贝克特点明,这其实和战争资本主义打下的全球网络密不可分。葛莱格的家产来自加勒比海多米尼加岛上的一个蔗糖农场,农场里有好几百个黑人奴隶。
他的投资人是他的两位舅舅,两位舅舅是西印度农场的主人和纺织商。他所用的棉花原料是由他的妻子在利物浦的家族从牙买加和巴西等地买来的。为了从亚洲人手上把生意抢过来,他千方百计改进生产技术,愿意尝试最新的机器。而产品的消费市场也颇为“全球”: 一部分迎合欧洲的消费者,另一部分通过妻子的家族运往非洲西海岸,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多米尼加岛,用于供给自己家族在那畜养的黑奴。
他的工厂是后来一大批血汗工厂的开端。当时的棉纺厂里充斥着大量的妇女和儿童,他们一天工作14个小时,晚上蜷缩在棚屋里睡短短几个小时。贝克特称,对于如何大规模地调动工人,资本家们只有一个参照物: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在工业时期的英国,工人若擅自离职,会因违反合同法而被送进监狱。
为了对付工会,1795年《人身保》被暂时废止。最激进的工人领袖则被公开绞死,或流放澳大利亚。这些工人是历史上的无名者,他们没读过书,几乎每天一睁眼就开始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坐下来写信或日记,所以历史学家都很难拼凑出他们的真实生活。曼彻斯特有一个墓园,四万名棉花工人几乎是以工业流程下葬,被埋在没有姓氏记号的坟墓里。
资本家一方面压制劳工,一方面拥抱新技术,后来的事情我们就熟悉了。工业时期的新技术、工厂化生产、蒸汽机和燃料驱动的发动机,从英国不断扩散到欧洲、美洲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大机器生产急剧降低了纺织品的价格。1780年,一匹成品细布要卖到116先令,50年以后,价格降到了28先令。1830年,一磅重40支的纱在英国只要1 先令2便士,同等质量的纱在印度却要3先令7便士。印度失去了产品价廉物美的优势,从一个生产国转变为原料输出国和消费国。
经济结构的退化让印度经济陷入危机。非洲、美洲等地依靠棉花种植生存的人们也受到世界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生存十分艰难。1870年末,印度有600万至1000万人死于饥荒。到1890年,饥荒带来的死亡数据还在上升。但与此同时,英、美、欧洲工业帝国通过棉纺织工业,确立了领先地位。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19世纪棉花帝国命运的转折。在上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和棉花产业已经遍布世界,但还没有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棉花帝国极其依赖剥削、暴力、奴隶制,拥有大量奴隶的美国南部成为棉花帝国的命脉,也正是因为棉纺业的竞争,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接下来,美国废除奴隶制,迫使各大棉布大国开拓新的产地,制定新的劳工制度,动用更强大的国家力量。资本主义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讲这个过程。
到19世纪,遍布各地的商人织起了庞大的棉花网络,建立融资、贸易、资讯、信用体系,无休无止地追求利润。他们组织生产,调动资源,创造出现代资本主义。19世纪之后,为了满足机器越来越庞大的胃口,欧洲商人到处寻找可靠、稳定的棉花产地。西印度群岛和美国南部原本是最理想的原棉经济带,但加勒比海地区不止,所有的希望集中到了新生的美国南部。这里土地肥沃,奴隶劳工价格低廉,棉花品种好、产量高。为了满足采摘棉花的人力需求,黑奴贸易翻了几倍。美国内战前夕,美国南部已经被认为是棉花帝国的命脉。
南北战争成为了资本主义历史的转折点。在大英帝国凭纺织业称霸全球的那些年,其他国家也都在摩拳擦掌,想分一杯羹,19世纪的美国虽然还只是个小角色,但已经露出崛起的野心。美国北方的条件像极了英格兰——丰富的煤铁资源、密集的人口、便利的运河网络。很快,美国人也照猫画虎发展起了自己的棉纺业。为了保护棉纺业,北方人希望能提高进口税,从而抵御廉价的英国货。但这个想法遭到南方庄园主的激烈反对,同时北方人认为落后的奴隶制绑架了棉纺业亟须的劳动力。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冲突,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内战期间,棉花出口崩溃,英国的许多纺织厂停工,纺织重镇兰开夏郡的失业率高达25%,曼彻斯特的纺织机器也大量闲置。失业的工人上街,纺织厂主也向国会施压。英国为了让美国南方恢复棉花供应,差点向美国联邦政府开战。美国内战之后,英国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中东和远东地区的新的棉花来源地,棉花这种商品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为了保证原棉供应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英国咬咬牙,在印度铺公路、修铁路,加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自己的势力深入到原先无法控制的印度乡村,将印度次的原棉生产彻底掌握在手中;俄罗斯干脆把中亚地区变成了棉花城,让原棉源源不断地进入俄罗斯的工厂。
北美的炮声在1865年4月全面沉寂,欧洲人主宰的棉花帝国历史上最大的也画下句点。经此一役,曾是棉花帝国存续核心的奴隶制难以为继,各国都开始尝试新的劳动力制度,从苦力工到佃农再到雇佣工人,这些人成为新的劳动主力。这场战争还让棉花资本家们认识到,他们所缔造的这个获利丰厚的全球贸易网络,只能依靠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维持。最主张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人》杂志,也开始认识到亚当·斯密那套理论不够用了,必须依靠国家来取得棉花,比如把印度改造成新的原材料主要供应地。为什么今天沃尔玛的床单来自印度的棉花供应商,答案就在这里。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贝克特所称的“新型棉花帝国主义”。所谓新型,就是说这个时期的棉花工业已经完全不同以往,其中心也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老牌帝国没落了,老一辈的制造商和生产商也都逐渐关门。但棉花产业并没有没落,进入消费社会,人们对棉布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时候谁来接手棉花帝国呢?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但这里先留个小悬念,我们一会儿会讲到。
老的棉花帝国是怎么走向衰落的?我们之前说到由于美国内战造成的原棉短缺,迫使欧洲各国积极寻找除美国外的棉花产地,从而将这个产业更加深入地扩展到全球。在19世纪后期,新兴的殖民帝国加入到老牌殖民帝国对世界的殖民活动中来。在东方,日本和奥斯曼土耳其成为新的棉花强国。日本把东亚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变成其棉花原料产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把中东变成其棉花原料产地。它们的兴起和扩张极大削弱了大英帝国在全球棉花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浪潮。由于吸纳的劳动力最多,生产方式最集中,与外国资本联系密切,在各殖民地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中,棉花帝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1905到1919年的过程中,纺织工人是中坚力量。而在中国,1925年五卅运动的导火索,就是上海的日本棉厂主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在这以后,才有了轰轰烈烈的大,有了北伐,有了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相对于落后国家暴烈的,欧美的工会斗争和平得多,其结果对工人也颇为有利:一边是工作时间的不断下降,一边是薪水的持续上涨。但正因为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西欧棉花帝国开始从内部解体。一战之后,英国的棉布产量已直线年代殖民地的独立,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兰开斯特等地,到处都是废弃的纺织厂和游荡的失业工人。欧洲的棉花帝国霸业在一片嘘声中终结。
贝克特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年份:1963年。这一年,英国利物浦最著名的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在美国首次公演;民士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朝一日密西西比州也能成为自由与正义的绿洲”;印度的巴卡拉大水坝投入使用,能够灌溉将近280万英亩棉花田。也是在这一年,曾经只手遮天的利物浦棉花联合会拍卖了所有家具,棉花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也终于消失了。
与此同时,棉花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扮演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新型棉花帝国的开始。为了解决劳工短缺的问题,为了缩减成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棉纺织工厂,把中国、印度、中亚国家、土耳其、越南等国进一步纳入全球棉花经济体系中来。2012年,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全球棉花原产品出口的份额就占到了50%,全球棉花工业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
在回归亚洲的过程中,种植者、制造业者、商人和家之间的权力达到均势。印度的原棉通过香港的纺织厂来到越南成衣厂,最后在洛杉矶摆上货架,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精巧复杂的网络缔造者已经与以往不同。现在不是制造业者或棉布商掌控局面,核心已经换成了沃尔玛、等巨型零售商,他们把承包商、农民、纺纱厂和血汗工厂连结起来。零售商让制造业者、承包商和工人们相互竞争,来确保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棉花帝国从地理到劳动制度一再改组变动,在贝克特看来,这指明了资本主义的精髓要素:它有能力不断调整适应,危机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但总能峰回路转。
到这里,《棉花帝国》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算是结束了。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它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品。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棉花是交易员最关心的商品之一。而在江浙繁忙的纺织工厂,棉花又变成一件件由网红代言的淘宝爆款时装。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棉花帝国中,只是背后的故事我们很难看得见。我们看得见的是,随着技术的极大进步,棉布也有高低之分,这象征着身份和阶层的巨大差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中产阶级要学习了解高级的布料长什么样。双股线的粗布外衣和三百支棉纱的高级衬衫,穿起来有什么不同。而那些H&M、优衣库里只能穿一季的衣服又会卖给谁。
当然,这已不是历史学家关心的问题。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也许我们下次再迈进ZARA、优衣库,看到那些标着新款上市或换季打折的衣服,心里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吧。
第一, 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提出了战争资本主义的概念,欧洲通过殖民战争和武力打开了贸易渠道,这为后来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又通过新技术和工业化生产,在棉纺织领域建立了领先地位。曼彻斯特那些资本家所代表的棉花帝国的崛起,展现出的就是早期资本主义的崛起。
第二, 由于美国内战造成的原棉短缺,欧洲各国积极寻找除美国外的棉花产地,从而将这 个产业更加深入地扩展到全球。要想取得棉花,就需要国家出力。为了保证原棉供应,英国在印度铺公路、修铁路,加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人们要穿衣吃饭,穿衣服这件事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的位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棉花成为影响国家事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 由于吸纳的劳动力最多,生产方式最集中,与外国资本联系密切,在各殖民地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中,棉纺织行业成为一个热闹的舞台。棉花帝国经历了由地理到劳动制度的一再变动,英国的棉花帝国虽然解体了,但西方的大公司依然占据着棉花这个行业的主导位置。
推荐新闻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金轮·202024-03-16
- 南宫28《棉花帝国》:为什么说现代世界形2024-03-16
- 南宫28欢迎订阅《棉纺织技术2024-03-16
-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她被称为棉2024-03-16
- 南宫28棉纺织技术_杂志投稿_简介_稿约2024-03-16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