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admin@jianzhiduoduo.com

登录 |  注册 退出
南宫NG28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解密黄道婆和印度的关系

  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解密黄道婆和印度的关系我们这个世界是讲缘分的。1970年开始,我在废旧的印地语讲义上,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黄道婆》。51年后,我在印度文化名城瓦拉纳西的贝拿勒斯印度大学举办的“多语主义:语言与文化话语的视角”网络研讨会上,发表了“加强‘棉花之路’研究”的演讲。以上所说的“世界”“缘分”“印地语”,来自印度语的翻译,而小说主人翁黄道婆和印度的关系,更是说来话长。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家喻户晓的杰出女性:花木兰、穆桂英、黄道婆。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保家卫国的故事,脍炙人口。黄道婆是一位制棉技术革新家,由于她的贡献,使得她的家乡上海渐渐成为中国棉纺织中心,她也获得了“衣被天下”的赞誉。而棉花的驯化和一整套制棉技术的发明创造,是印度先民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后来,沿着“棉花之路”,印度的制棉技术传到了中国、东南亚、日本、欧洲。

  上海曾经是最大的中国棉纺织中心。后来,上海的棉纺业逐渐向无锡、郑州、西安、新疆等棉产区发展。由此,中国和印度一样,一直在世界上保持棉纺工业的大国地位。上海和中国这种世界棉纺大国地位的获得,和黄道婆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

  2017年8月22日,海南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全国巡演辽宁沈阳站首场演出在辽宁大剧院上演。

  黄道婆,生活在宋末元初(约1245—?年)。由于战乱,一向富庶的江南,变得民不聊生,百姓纷纷逃难,远走他乡南宫NG28。童养媳出身的黄道婆更是苦不堪言,在“小丈夫”病死后,她不堪压迫、欺凌,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上了黄浦江里的一艘海船,逃难来到了海南岛。在黎族乡亲的帮扶下,她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学得了一身精湛的纺织手艺。但是,她心里时刻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希望能将黎族的纺织技艺传授给家乡百姓,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终于,在黄道婆漂泊三十多年之后回到了上海乌泥泾。她带回来的高超的纺织技艺,大大改善了乡亲们的劳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江南各地的青年女子纷纷涌向乌泥泾拜师学艺,向黄道婆学习先进的纺织技艺。几年之后,黄浦江两岸成了名闻遐迩的纺织之乡;又过了若干年,整个江南传遍了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她逝世之后,在上海和江南各地,盖起了许多先棉祠、黄母庙、黄婆庵,歌颂她的民歌一直在民间传唱。新中国成立后,黄道婆的动人事迹被选进了小学教材,在她的家乡——乌泥泾建起了黄道婆纪念馆,每年有无数的人去参观祭拜。

  我和黄道婆是小同乡,多次拜谒过她的墓。我对黄浦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和研究,所以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就是《黄道婆》。1984年,我从学习、工作了十九年的北京大学调到深圳大学,将值钱的家具全送了人,只带了一口锅和二十六箱书到荔园。锅是印地语教研室老师送给我的结婚礼物,二十六箱书中包括两箱《黄道婆》手稿。有了锅和书,就可以生活和工作了。由于从印地语教师到中文教师,是大改行,我没有时间整理、修改小说稿《黄道婆》。直到2001年,在妻子、女儿的催促下,我开始整理、修改。可是,因为事多、工作忙,又停顿了许多次。2021年,在许多同事、朋友的帮助下,小说终于可以出版了。《黄道婆》是一本有故事的长篇历史小说,其中包括印度和“棉花之路”的故事。

  东方文明曾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过伟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棉花之路”实现的。大家知道,在“丝绸之路”和“棉花之路”上交流的不仅仅是丝绸产品和棉花产品,而是各种货物和思想文化。而且,这两条路交光互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非常成功。但是,印度没有派人参加。其实,“一带一路”就是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版南宫NG28,和印度的关系密切得不能再密切了南宫NG28。以大会会标为例,里面充满印度元素:除了英文丝(S)之外,中间是西安的大雁塔。英文Silk是由梵文发展而来的,塔无论是造型还是发音都是从印度来的。高峰论坛之后,世界流行唱中国歌曲《》。茉莉也是印度原产,茉莉二字是梵文mallī,mallikā的音译。

  棉花原产印度、非洲和美洲。印度河流域人民首先将其驯化培养成栽培作物造福人类,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各类棉织品依然是最重要、最环保、最实用的服装材料。

  在中世纪,棉花及制棉技术沿着“棉花之路”传到世界各地。中国海南岛因地理上较近,那里的黎族人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纺织技术,到黄道婆来海南岛时,无论去籽、纺纱、织布、染色,都是最快最好的。她学到这些技术后带到上海家乡,和当地的丝织技艺结合起来,使得棉纺织技艺又有了新的进步。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来自印度,棉花品种也来自印度。棉花古称“吉贝”(ceiba, pentandra),是马来文kapok音译。本是木棉,但中国唐宋古人木棉、草棉不分。棉花传入中国分南北两路:“东汉由南路经过南洋诸国传入云南,云南少数民族当时生产的一种叫‘白叠花布’的纺织品,南北朝由北路传入新疆。唐宋白叠被视作珍品。内地棉花的大量种植和棉布的大量生产则始于宋末元初,由海南岛黎族地区经闽广传到江南。”黄道婆生逢其时,为棉花在江南的推广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美国史学家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且经济上举足轻重的棉花世界里,欧洲没有立锥之地。在棉花种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中,欧洲人一直处在边缘地位。即便在希腊罗马时期,欧洲人开始进口少量的棉布料后,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对全球棉花产业来说依然无足轻重。人们依旧穿着亚麻和羊毛制成的衣物,自青铜时代以来一直如此。正如圣雄甘地所说,当印度给欧洲供应棉花时,欧洲人自己‘还沉浸在野蛮、无知和粗野之中’”。

  印度的棉花技术为英国的现代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英国本是大西洋中的无名岛国,依靠煤矿业和棉纺业迅速发展了起来。煤炭解决了能源和机械动力,可真正让英国在国际市场发财的是棉纺织业,棉纺织品为英国攒下了崛起的第一桶金。而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料主要来自印度,棉纺织技术也是在印度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机械化加工改造而来的。所以,印度被称为英女王王冠上的宝石。

  本文作者郁龙余为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16年印度慕克吉总统授予“杰出印度学家奖”。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123-7777

公司传真: +86-123-7777

电子邮箱: admin@jianzhiduoduo.com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